ANSWER QUESTIONS
| 问答资讯 |
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东北美术文脉精品巡展在京启幕
来源:周口日报
3月31日消息,近日,由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呈现的“白山松水 守艺传薪——东北美术文脉精品巡展”正式向公众开放。这场由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立项资助、吉林艺术学院联合十余家单位共同打造的艺术盛宴,以跨越80年的160余件精品力作,首次系统梳理了东北地域美术的传承脉络,以恢弘的视觉叙事展现黑土地上的艺术史诗。
多维学术架构:从地域根脉到时代气象
展览以“文脉寻根”“精神图谱”“当代重构”三大篇章为轴线,构建起东北美术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立体化发展图景。首篇章“文脉寻根”聚焦东北地域文化的原生性表达,展出包括《长白秋色图》(1948)、《松花江渔汛》(1956)等早期代表作,再现老一辈艺术家对白山松水自然风貌的质朴书写。第二篇章“精神图谱”以红色主题创作为核心,通过《抗联密营》《铁人赞歌》等作品,展现东北作为新中国工业摇篮与革命热土的精神底色。第三篇章“当代重构”则汇集青年艺术家对冰雪文化、生态保护、城市记忆等议题的前卫探索,装置作品《冻土叙事》、影像艺术《钢与火的变奏》等展品,彰显东北美术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创新活力。
展览总策展人、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在开幕式上指出:“这次巡展不仅是对东北美术历史的线性梳理,更是一次对地域文化基因的解码。我们试图通过作品间的对话,揭示东北艺术从‘地域符号’向‘精神符号’升华的蜕变过程。”
六大艺术门类全景呈现:从传统技艺到数字媒介
本次展览突破传统美术展的单一形式,构建起涵盖中国画、油画、版画、雕塑、民间艺术、数字艺术的综合性展示矩阵。在中国画展区,长达12米的通景山水《关东雪岭》以传统笔墨重构东北山水的雄浑气象;油画板块中,《工业记忆·1984》以超现实主义手法再现老工业基地的沧桑巨变;非遗展区内,满族剪纸传承人现场演示的《萨满神韵》系列作品,将神秘的长白山传说转化为跃然纸上的视觉符号。
尤为引人注目的是“数字艺术实验室”特展区。策展团队运用3D建模技术对北大荒版画经典《垦荒岁月》进行动态解构,观众可通过交互屏幕“走入”画中场景,感受拓荒者与黑土地的情感共振。这种传统艺术与数字技术的跨界融合,为展览注入了强烈的时代气息。
文献档案首次解密:一部东北美术的立体史书
为增强展览的学术深度,主办方特别开辟“文献档案厅”,首度公开1949年以来东北美术发展的珍贵史料。泛黄的《东北画报》创刊号、1952年鲁艺东北分校的教学大纲、1978年“关东画派”成立大会的手写章程等200余件文献,与墙面上悬挂的对应时期画作形成时空对话。一本1965年的《工业题材创作笔记》,密密麻麻记录着画家在鞍钢采风时的手稿与感悟,让观众得以窥见《高炉晨曦》等经典工业题材作品的诞生过程。
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专家在观展后评价:“这些文献不仅是东北美术发展的见证,更是新中国美术史研究的重要拼图。展览构建的‘作品+文献+影像’三位一体展示模式,开创了地域美术研究的新范式。”
沉浸式体验设计:让艺术可触可感
展览空间设计充分融入东北地域元素,主展厅以“林海雪原”为灵感,采用镜面装置与灯光投影营造出无限延伸的白桦林幻境。在“民间艺术活化区”,观众可亲手体验制作赫哲族鱼皮画、抚松人参剪纸等非遗技艺,艺术院校志愿者组成的“文化讲解团”穿梭其间,讲述每件展品背后的地域文化故事。
为强化展览的公共教育功能,美术馆同步推出“艺术工作坊”系列活动。7月20日举行的“冰雪意象水墨实验”活动中,20组家庭在艺术家指导下,用冰裂纹技法表现长白山雪松的肌理;8月1日将举办的“工业遗产摄影创作营”,则组织青年创作者深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旧址,用镜头续写《老厂房的新生》影像纪实。
学术论坛掀起思想风暴
作为展览的重要学术配套,“东北美术的守正创新”高峰论坛于7月19日举行。来自中央美术学院、中国艺术研究院、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的40余位学者,围绕“地域美术与国家叙事”“数字时代的传统再造”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。俄罗斯汉学家伊万诺娃在主题演讲中提出:“东北美术中蕴含的寒地文明特质,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独特的视觉语言参照。”
论坛期间发布的《东北美术发展蓝皮书(2024)》显示,近五年东北地区美术创作中,反映生态文明的题材增长300%,运用新媒体技术的作品占比提升至47%,印证着这片土地上的艺术创作正在发生深刻转型。
全国巡展启程:让地域艺术走向大众
北京首展将持续至8月20日,此后巡展将沿哈大高铁文化带,依次登陆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、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、长春雕塑公园等艺术地标,并特别设置“社区艺术快闪展”,将精选作品送入东北老工业社区。展览总策划人透露:“在长春站的展览中,我们将增设‘市民记忆捐赠墙’,征集普通百姓家中珍藏的老照片、年画等物品,与专业艺术作品共同构成更立体的东北记忆图谱。”
本次巡展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强调:“这次巡展是贯彻落实文化强国战略的具体实践,我们不仅要让东北美术‘走出去’,更要让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,成为赋能东北全面振兴的文化引擎。”
据悉,本次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期间,日均接待观众逾3000人次。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、清华国画高研班教授、北京荣宝斋终身签约画家郭新奎等艺术家的参展作品,作为东北美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见证,与其他展品共同诉说着这片黑土地上的艺术传奇。随着巡展专列汽笛长鸣,这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,正在白山松水间谱写新的篇章。
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东北美术文脉精品巡展在京启幕